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《宿建德江》中所写的一句诗。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,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夜景图。
首先,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:
移舟泊烟渚,
日暮客愁新。
野旷天低树,
江清月近人。
旧国见秋月,
乡泪客中尽。
何时平两岸,
风波自此平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说:将小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洲上,日暮时分,旅人的忧愁又增添了几分。放眼望去,原野空旷,远处的天空似乎比树木还要低矮;江水清澈,明月倒映其中,仿佛离人很近。看到这秋月,不禁想起了故乡,泪水在异乡流尽。什么时候才能平定两岸的风波,让这一切安宁下来呢?
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。首联点明了时间与地点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。颔联中的“野旷天低树”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辽阔,而“江清月近人”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的氛围,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好。
颈联由眼前的景象引发对故乡的思念,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。整首诗情景交融,意境悠远,语言质朴自然,充分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特点。
孟浩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,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,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复杂的内心世界。在这首诗里,他不仅展现了自己作为游子的孤独感,还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,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首诗流传至今,成为经典之作。